English

日益繁荣的中国文化

2000-12-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沈卫星 宫苏艺 我有话说

中国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折射下,是那样的绚烂多姿,璀灿夺目。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节假日,是看电视、上网,还是旅游、听戏、看展览,或者是参加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他们面临太多的选择。

透过百年中国文化的烟云,我们看到曾有过的多少风雨,多少曲折,多少先贤奋力的求索呐喊,多少昭示后人的悲烈坎坷;我们更看到了精神家园的清朗明媚,文坛艺苑的花开映天。岁月赋予了文化这座丰碑以庄严与前进的意义。

分享文化的繁荣与欢悦

“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化在本世纪初的一次新生命的转机。它铸就了文化强国新民的精神。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发出深沉的呼吁,强国在于新民,新民必先铸魂!

然而,历史上,文化产品更多的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专享专用的专利品。旧中国,由于战乱频仍和经济贫弱,享受文化仍然被衣食无着的劳动人民视为奢侈品。何况,那时的社会生活中有太多的“文化空白点”,像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公共娱乐场所之类非常罕见。

国运兴而文化兴。新中国成立后,以繁荣的文化事业,优质的文化产品,来团结人民,教育群众,陶冶心灵,丰富生活,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文化工作的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分析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一个民族堂堂正正地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证。”

文化建设开始大踏步地追随时代,贴近生活,服务人民。人民不仅是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的主人,更是文化成果享受的主体。尤其改革开放20多年,是我国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这里只拿文化娱乐品消费一项来说,据统计,1994年社会文化娱乐用品零售总额已经相当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16.5倍,1994年书报刊的社会零售额已经相当于1978年的12.7倍,均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社会生产总值3.6倍的增长率。

今天,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丰富,文化样式之多样,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即使在农村,哪怕最偏远的边疆,文化场所、文化设施和文化生活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丰富。据1998年不完全统计,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共投入63.73亿元,其中国家投入50.9亿元,建成国有公共文化设施3582个,面积211.73万平方米。

推进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今年春节前夕,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边远小山村小阿合雅村完成了“村村通”设备的安装调试,小山村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孩子们欢呼雀跃。全村年龄最大的吐尔地·谢衣木克老人动情地说:“我活了80多岁,今天头一次在自家听到了广播、看上了电视,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事。”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带动了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匡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中国50年的成就,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是一部伟大的叙事诗。祖国大陆文学各个门类,其作品数量之可观,其形式风格之多样,其题材主题之丰富,其作者读者之广泛,都是前半个世纪不可比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统计表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9年时401人,到1999年达6647人;文学作品总量印数1950年为214万册,1999年近1亿5000万册;文学刊物1949年为18种,1999年达537种。诗歌创作也相当丰富,进入90年代,新体旧体诗词每年有70000多首发表,一年的作品就超过《全唐诗》收集的总量。自然,数量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但至少可以证实,中国依然是个泱泱的文学大国。”

今天,中国文化越来越以崭新的姿容亮相于世界文化的大舞台。在国际许多文化艺术的颁奖台上,频频站立起中国艺术家的身影。就在两个月前,我国年仅18岁的钢琴选手李云迪一举夺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这一下子让肖邦故乡的波兰人惊呆了,他们惊呼要重振波兰人在这项大赛中的地位。

高科技、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创新,已然成为当今文化进程中的一大主题。迅速跟上高新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大众传媒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创造了众多崭新的现代文化形式。数码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广播影视、舞台艺术、文物考古、出版印刷及音像、娱乐等众多门类的制作过程,大大提高了文化产品的高效生产、观赏价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去年新中国50周年国庆期间,一批主题重大、场面壮阔、制作精良、投资高、技术手段先进的宏篇巨制联翩而出。首次放映国产献礼影片《横空出世》,当一开场那排雷般的音响回旋在电影大厅里时,观众惊叹道:“嘿!我们的电影还有这效果,真是国产大片了。”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百年来的中国文化思想,始终处于激浊扬清、去芜存菁的演进过程。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不仅对文化建设作出了科学总结,而且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许多文化学者清醒地认识到,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能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指示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化事业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他们谈到,我们的主流文化就是要负责任地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建立一套价值体系,以此来团结广大群众,规范社会行为,创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因此,在文化思想建设方面,我们必须同腐朽的、落后的、颓废的、灰暗的等不良文化作坚决的斗争。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成为凝聚社会共识、鼓舞人民奋发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源泉。

以“五个一工程奖”为代表的各项文艺评奖,以“中国艺术节”为代表的各项文艺节庆,以广播电视“村村通”为代表的各项基层文化建设,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所有这些,都唱响了文化文艺的主旋律,都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经济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的大国必然也应该是文化的大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使中华民族曾有过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高峰,今天,文化文艺工作者正在以新的姿态攀登新的人文高峰。21世纪的中国文化事业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